华商热议“达芬奇”:意大利制造揭国人崇洋心理
意大利人只认本土品牌
华人到意大利从事家具制造业,生产“意大利制造”
科莫和佛里是意大利两处大的家具加工中心。科莫聚集了众多意大利本土品牌,佛里则是华人家具企业集中的地方,他们生产的方式主要是贴牌经营。
“我们之前从没听说过达芬奇这个家具经销商。”在佛里从事家具加工业多年的王先生表示。“出了这件事之后才知道,周围很多人都在谈。”
王先生表示,很多国内家具企业在意大利都没太多布局,原因主要是意大利本国的家具厂家太多,竞争太激烈,当地人的购物心态也喜欢“意大利制造”。
不过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,为了满足意大利乃至欧洲人的这种“意大利制造”的情结,不少华人纷纷到当地开设工厂,从事家具制造业。
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。
他有一家家具加工厂,雇用了数十名来自中国的工人。他为当地一家家具企业生产沙发,销路专门针对意大利本国和周边的欧洲国家。
“意大利家具业确实很发达,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我们中国人在其中也出了很多力。”
他举例说,佛里有40-50多家中国人开的家具加工厂,主要是为意大利家具厂加工沙发。但由于沙发是在意大利生产,所以都会标明“意大利制造”。
“说不定你买到的一款就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。”他笑着说,“但确实是意大利制造。”
因此,王先生对国人迷信意大利品牌的效应感到不太理解。
“无论家具还是服装,说是意大利制造,实际上有不少就是当地中国劳工生产的,这和中国人在国内生产的做工差不多,而卖回国内的价钱却要贵不少,因为有关税和运费嘛。追捧的人却更多。为什么要这么迷信呢?”
“中国制造”威胁意大利华商
中国制造的价钱低于意大利制造,给华商带来威胁
中国制造也给意大利华商带来了威胁。
佛罗伦萨附近的普拉托,是意大利最大的服装加工贸易集散地。这里汇集了数万名从事服装制作生意的华商和华人打工者,华人开的服装加工厂将近4000家。
来自浙江温州的陈先生在普拉托开了家服装厂,他介绍说,“每家服装厂都会注册一个牌子。”按照他的说法算下来,当地的服装品牌至少有4000个。“都是小品牌。”
在当地生产、加工,这些牌子可谓是地道的“意大利制造”,从这里销往意大利各地和众多欧洲国家,但却都是“中国人制造”。
当地从事服装业的主要是浙江人,十多年来,普拉托这个小地方积聚了很高的人气,当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开着好车的华人面孔。
小韩只有23岁,但是来到这里已经有5年了。“我18岁的时候爸爸在这里开了一家服装厂,我就跟着过来了。”
陈先生和小韩都获得了当地的居留卡,这意味着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合法的移民。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仍要加倍努力工作,因为生意并不好做。
“最大的竞争就来自‘中国制造’。”小韩如此表示。
小韩遭遇到的问题,是很多意大利华商都遇到的尴尬“中国制造”的价格要比“意大利制造”便宜。
按照他的说法,一些意大利服装企业在中国生产“中国制造”的服装,之后运回意大利销售,就算加上运费等成本,还是要比普拉托华人生产的“意大利制造”有竞争力。
“不能笼统说‘中国制造’是便宜的代名词,要看给谁生产。”小韩说,这些“中国制造”的服装贴上的是意大利著名品牌的商标身价就高。而他们自己生产的,贴上的只是不出名的小牌子商标,价格差距立刻显现。
“此外也要看店面。如果店面是意大利人开的,服装售价就贵一些,要是中国人自己开的,衣服卖得便宜才有人买。”
“中国制造”出口受追捧
中国制造寻求自己的突围之路,利用自主品牌,开拓海外市场
其实,中国有不少家具企业,已经靠自身的努力,走出了一条“中国制造”的发展之路。
位于东莞厚街镇的长实公司是当地众多家具企业中的一个。根据公司网站介绍,该公司集内外销售于一体,员工规模约为1000多人,自主品牌远销海外60多个国家。
公司销售部的甄女士介绍说,他们生意做大的一个法宝就是,在保证内销的同时,以“中国制造”的自主品牌打开外销的渠道。
“我们和外国家具商合作有10多年了。合作方远到非洲,近到日韩。我们都会打出自己的品牌。”
除了家具加工技术过硬之外,有效的营销也是让“中国制造”走出去的关键。“从18年前建厂开始,我们每年都会参加东莞和广州的家具展,绝大部分的外国客户都是在展会上认识的。他们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,便来到工厂参观,觉得不错,之后就初步可以签订合同。”
长实公司的外销客户中,很多是知名企业,如韩国前五大家具公司的Liveart(生活艺术)就是他们的固定客户。
“这些国际大公司的要求很高,我们采用的实木板材要精挑细选,甲醛等标准要更高。满足要求之后,对方才会同意合作。目前我们主要向他们销售餐台系列。一张实木的餐桌出厂价,可以卖到200多美元。”
“意大利的家具是业内最有名的。”甄女士坦言,该公司在意大利的订单不多。